作為只有569萬人口的島國,新加坡在疫情之初,就迅速關閉了邊境,并采取了強有力的政府管控。由此,新加坡很快就控制住了新冠病毒傳播,2020年9月份之后,一直控制的很好。并一直堅持“清零政策”。
但“清零政策”,也使得新加坡長期關閉邊境,更嚴重影響民眾的生活。
Delta突變株的出現(xiàn),讓新加坡徹底絕望。
2021年6月10日,新加坡開始放寬一些限制;由此,“與病毒共存”成為新的共識和行動方針。
由“清零”、到“與病毒共存”,
新加坡疫情怎么樣了?
2021年10月18日,新加坡衛(wèi)生部確認該國當日有2,553例新增COVID-19病例,同時報告了6例COVID-19死亡病例。
這也是新加坡連續(xù)第29天報告COVID-19導致死亡事件,本月迄今為止即有138人因感染COVID-19死亡。
從“堅持清零”、到“與病毒共存”,
新加坡似乎正走向荊棘之路;且持續(xù)的病例增長,讓所有新加坡人都感到焦慮和無助。
但當我們進一步分析新加坡的病例數(shù)據(jù)時,則會對新加坡的疫情有另外一種感覺。
10月18日報告的6例COVID-19病死者的年齡在78歲-93歲之間;其中4人未接種疫苗、1人已經(jīng)接種了一次疫苗,另一人已完全接種疫苗。這6人都有基礎疾病。
我們把時間拉長。在過去的4周里,在新加坡71,834名感染者中,98.6%沒有癥狀或者輕癥,1.1%需要吸氧(重癥),0.1%需要重癥監(jiān)護室治療(危重癥),0.2%病死。
(感染者的病情。圖源:新加坡衛(wèi)生部)
在全球COVID-19病死率高達2%的時候,新加坡僅0.2%的病死率,再一次刷新了我們對于COVID-19病死率的認識。
實際上,這些COVID-19病死患者中,74.5%未接種或者部分接種疫苗,25.5%的人完全接種了疫苗。
不僅病死率控制在0.2%的低位,根據(jù)疫情波動7日均值,新加坡在10月10日單日新增病例數(shù)達到頂峰,此后病例數(shù)持續(xù)降低。
新加坡走向“與病毒共存”的新正常生活之路確實不易,但已見曙光!
看到新加坡由“清零”到“與病毒共存”中疫情的改變,我們更想知道:
新加坡是如何做的?
政府堅定的態(tài)度肯定是最關鍵的因素。
每次遭遇困難時,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都會發(fā)聲:堅持“與病毒共存”之路,由此進入“新正常生活”。
不僅如此,新加坡也給出了比較清晰的時間表:3-6個月的轉(zhuǎn)折期。
目前已過4個月,新加坡一路走來,確實需要披荊斬棘;但目前超出預期的結(jié)果,卻讓我們迫切知道:新加坡用了什么措施?
疫苗!疫苗??!疫苗?。?!
新加坡是亞洲第一個批準了輝瑞-BioNTech的BNT162b2 mRNA疫苗的國家,2020年12月14日批準,12月30日開始接種。
在確定了“與病毒共存”的策略后,新加坡加快了疫苗接種速度,目前80%的人已經(jīng)接種了疫苗,79%的人群完全接種疫苗。
這個比例,遠超過全球?qū)嶒炛行牡囊陨?,亦高于絕大多數(shù)歐美國家。
極高的疫苗接種率,救了新加坡人自己。
與歐美國家相似的是,新加坡接種的疫苗也是以mRNA疫苗為主,其中BNT162b2占了絕大多數(shù),達72.6%。
(新加坡使用的疫苗比例。圖源:維基百科)
而BNT162b2 mRNA疫苗也沒有辜負新加坡人的期望。
2021年7月31日,新加坡國家傳染病研究中心在medRxiv上傳了一篇重磅文章,報道了接種mRNA疫苗對于預防Delta突變株的真實世界突破性感染隊列研究結(jié)果。結(jié)果顯示:
1),由于中和抗體的防護,BNT162b2完全接種疫苗者中,無癥狀感染占所有感染者的28.2%;遠高于未接種疫苗的9.2%。
2),完全疫苗接種者發(fā)展到肺炎占21.7%;遠低于未接種疫苗的53.1%。
3),完全疫苗接種者需要吸氧者占2.8%;遠低于未接種疫苗的20.8%(降低7.4倍)。
針對Delta,是否接種疫苗直接比較結(jié)果公布
思考與借鑒
在COVID-19大流行近22個月后,更多的國家在努力回歸“新正常生活”,因為人們已經(jīng)越來越確信:我們不得不學會與新冠病毒共存。
新加坡的經(jīng)歷值得所有國家思考,甚至比以色列更值得借鑒。
2021年10月15日中國領導人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舉行電話會談,中國關于新冠疫情防控的信息吸引了眾多海外目光:
中方愿“穩(wěn)妥有序恢復人員往來”。
有序開放,準確地說出了中國作為大國的選擇:
時間上有序。冬季馬上來臨,以及冬奧會和兩會,待一切就緒的春暖花開時,也許就是合適的時間。
空間上有序。很多口岸城市已經(jīng)歷過了疫情的檢驗;也許可以先開放部分城市,來檢驗承受力。
而開放之前的準備工作、尤其是承壓耐受力測試則極為關鍵。
1,針對Delta突變株,國人接種的疫苗血清學抗體會表現(xiàn)如何?
需要有抽樣調(diào)查結(jié)果。
2,針對疫情中最脆弱的老年人,更需要盡快加強接種;尤其是接種能夠誘導出更高中和抗體的疫苗。
巴西對于100萬因COVID-19住院的人進行的大規(guī)模分析顯示,對于80歲以下人群,科興滅活病毒疫苗可提供高達60%的保護力,阿斯利康疫苗可以提供76%的保護力;但是對于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老年人來說,科興疫苗預防重癥的保護力僅為30%、預防病死保護力為45%;而阿斯利康疫苗則分別為67%和85%。而Barrel-Netto等的研究更是顯示,對于9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,科興疫苗僅能提供33%的預防病死保護力。
由于這些研究,巴西已經(jīng)于8月份開始向7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mRNA疫苗或者腺病毒載體疫苗作為加強接種針。
3,可考慮異源混合接種。
對于異源混合接種的優(yōu)勢,Nature雜志于2021年7月26日從機制上做了探索,認為這種混合接種,可以誘導出更強大的體液免疫(mRNA疫苗優(yōu)勢)和細胞免疫(腺病毒載體疫苗優(yōu)勢);遠超任何一種同源疫苗給藥策略所能達到的效果。
4,探索更優(yōu)化的疫苗接種間隔
中國目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也意味著第二針接種時間可以間隔更久。
2021年10月18日,Cell發(fā)表了一篇來自英國的重要研究,第一次全面報道了兩劑疫苗接種間隔對于疫苗誘導免疫反應的影響。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在接種一劑BNT162b2疫苗后,接種者即產(chǎn)生了顯著的抗體反應和針對S抗原的B細胞及T細胞應答;但十分有趣的是,研究發(fā)現(xiàn)加強接種(第二劑)如果在第一劑6-14周后,其產(chǎn)生的中和抗體滴度和分泌IL-2的CD4細胞頻率高于在3-4周后接種第二劑。
這項研究指出,延遲第二劑接種可能可以增強免疫應答,因此對國際疫苗接種準則具有啟示性。
寫在最后,
樂見新加坡的疫情得到改善,民眾繼續(xù)安居樂業(yè);新加坡的經(jīng)歷也尤其值得中國借鑒。
同樣有依從性極高的民眾,超高的疫苗接種率,
中國有充分理由會在未來的恢復新正常生活中表現(xiàn)卓越。
參考資料來源:
https://static.straitstimes.com.sg/s3fs-public/press_release_-_update_on_local_covid-19_situation_18_oct.pdf
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0092867421012216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d41586-021-02796-w